鲁迅纪念馆

评论|掐灭鲁迅的烟,谁来点燃思想的火?

这让人想起鲁迅在《无声的中国》中写下的警示:“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,折中的。譬如你说,这屋子太暗,须在这里开一个窗,大家一定不允许的。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,他们就会来调和,愿意开窗了。”如今,这种“拆掉屋顶”式的荒诞逻辑,正以“为你好”的名义,在文化与教育

鲁迅 绍兴 东林书院 鲁迅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 2025-08-30 10:03  5

鲁迅纪念馆回应“夹烟”墙画争议

近日,有位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称“鲁迅故里景墙使用鲁迅吸烟画面,系误导青少年,要求更换”。随后多家媒体转载和报道此事,引发广大网民关注。同时,有百余位热心人士通过“12345市长热线”及咨询电话联系我景区,要求景区坚持尊重历史,不要因为个别人的观点修改相关画

鲁迅纪念馆 鲁迅故里 墙画 鲁迅纪念馆回应 墙画争议 2025-08-26 23:59  5

项立刚:不要侮辱中国人的智商

“吸烟有害身体健康”,这个是每一包烟纸盒上的警示语,但是中国烟民依然有很多,根据2024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数据,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3.2%,对应烟民数量约为3.3亿人,这么多烟民,难道他们都不识字吗?答案肯定是否定的,那既然如此,为啥他们还要明

智商 尼古丁 鲁迅 项立刚 鲁迅纪念馆 2025-08-26 06:10  6

周末荐读 | 北青报评“鲁迅夹烟墙”争议:避免非黑即白的简单评判

鲁迅虽吸烟,却在作品中赋予其“对抗疲惫、坚持写作”的隐喻意义,并明确告诫青年勿染烟瘾。这场争议实际上反映了历史符号在现代社会表达中的普遍困境。解决这一困境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应对机制:在操作层面,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博物馆的经验,在保留原作的基础上增设说明牌,补充必

鲁迅 北青报 鲁迅纪念馆 鲁迅故里 绍兴鲁迅纪念馆 2025-08-29 17:52  5

“鲁迅同款毛背心”走红:历史与当下的亲切链接

这款绞花针织毛背心是鲁迅在上世纪30年代的标志性穿搭,原件现珍藏于鲁迅纪念馆。鲁迅十分喜欢这件背心,曾穿着它上课、会友、拍照、伏案写作,留下了许多珍贵影像。如今,作为文创产品推出的毛背心,精准复刻了当年的样式——大V领、绞花针织,既有复古的韵味,又不失时尚感。

历史 链接 鲁迅 许广平 鲁迅纪念馆 2025-08-29 17:35  6

鲁迅与禁烟风波: 胡乱投诉侵蚀社会消极自由

实际上,什么时候都有这种人存在,他们特别喜欢拿着“毒害青少年”的放大镜和帽子对一切进行审查。只不过,在观念水位较高、常识比较坚挺、正常人思维强势的时候,没人搭理它们,不被正眼看待,根本无法形成被讨论的议题。让人担忧之处正在于此,当下这种声音很容易就能制造出议题

社会 尼古丁 鲁迅 鲁迅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 2025-08-29 07:30  6

鲁迅的烟火

鲁迅纪念馆门前,竖着一块长方形的图版,复制着一幅很有名的版画,鲁迅左手夹着一根烟,烟火很旺,他抬着头,正向着远方眺望。“鲁迅”的左侧,有“鲁迅故里”的字样,字体是集鲁迅的字,瘦硬、舒朗,下面是街道,应该就是鲁镇吧。

烟火 鲁迅 鲁迅纪念馆 鲁迅故里 绍兴鲁迅纪念馆 2025-08-28 16:35  5

一场木刻展|鲁迅抱病到现场勉励木刻青年们

上海西藏南路123号,一幢风格独特的凹字形大楼静静矗立,其顶部覆盖着的蓝色琉璃瓦很是醒目。这是中国建筑师最早设计的具有民族风格的高层建筑——八仙桥青年会大楼,曾被誉为“上海的大前门”。入口一侧墙上的“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”铭牌诉说着它的不凡:这里曾是青年们思想的

青年 鲁迅 木刻 鲁迅纪念馆 陈烟桥 2025-08-28 05:54  8

鲁迅夹烟遭投诉引热议:一支烟卷搅翻舆论,历史真实岂能为 “善意焦虑” 折腰?

绍兴的秋总裹着黄酒的温醇,可近来鲁迅纪念馆那面网红墙,却让这份温醇炸了锅 —— 先生指间那支烟卷,成了争议的导火索。有人攥着 “不良引导” 的理由投诉,要把烟 “掐灭”;网友们却急了,轮番致电景区护着这缕 “历史的烟”。一支纸烟没烧着半分木质展墙,倒把舆论场的

历史 鲁迅 鲁迅纪念馆 烟卷 张敷 2025-08-27 23:45  5